当前位置: 物流设备 >> 物流设备资源 >> 卫星导航产业深度研究进入应用关键期,关注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联证券,孙树明。黄楷)
1.卫星导航行业概述
1.1卫星导航简介
卫星导航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卫星导航产业是由卫星定位导航授时系统和用户终端系统制造产业、卫星定位系统运营维护和导航信息服务等方面组成的新兴高技术产业,其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系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卫星导航原理。导航卫星在太空中连续发送带有时间和位置信息的无线电信号,供导航接收机接收。由于传输的距离因素,接收机接收到信号的时刻要比卫星发送信号的时刻延迟,通常称之为时延,可以通过时延来确定距离。利用导航电文中的卫星星历数据可以推算出卫星发射电文时所处的三位坐标值,根据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列出方程式即可算出用户机所在的三维坐标值。由于接收机与卫星存在钟差,需要把它作为一个未知参数。因此,在一个观测点,至少需要同时观测4颗卫星,可实时求解4个未知参数(即观测点的三维坐标及1个钟差参数),获得较为准确的时间、空间信息。
卫星导航为时空智能基础设施。卫星导航能够提供动态厘米级定位、静态毫米级感知、纳秒级授时的服务,可以为物联网终端提供时空信息的决策依据,帮助它们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是物联网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时空信息融合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以及各类智能传感器,是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推动交通、能源、通信、金融、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创新。
1.2全球GNSS市场广阔
全球卫星导航市场广阔。根据欧盟航天计划机构(EUSPA)发布的年《EOandGNSSMarketReport(“地球观测”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市场报告)》,年全球GNSS市场规模为亿欧元,较年增长31.98%;其中设备收入为亿欧元,服务收入为亿欧元。EUSPA预计,全球GNSS设备出货量将由年的18亿台/年增长至年的25亿台/年;总保有量将从年的65亿台增长至年的亿台;GNSS市场规模由年的亿欧元增长至年的亿欧元,年均复合增速为9.2%。
GNSS亚太地区市场规模最大。根据EUSPA报告显示,年全球GNSS市场按地区划分,规模最大的为亚太地区,其次为北美、欧盟等地区,收入分别为亿欧元、亿欧元和亿欧元,占比分别为39%、24%和20%。EUSPA预测年,亚太、北美、欧盟仍为全球GNSS市场规模前三大地区,亚太市场份额增长,而北美、欧盟市场份额有所下降;在所有地区中,非洲及中东地区-年间年均复合增速最高,为13.90%,亚太地区、南美及加勒比、俄罗斯及非欧盟欧洲国家年均复合增速均在10%左右,而北美和欧盟仅为7%左右。
1.2.1美国:签署PNT行政令,发射第三代GPS卫星
总统签署PNT行政令。年2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第号行政命令《通过负责任地使用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来增强国家弹性》(StrengtheningNationalResilienceThroughResponsibleUseofPositioning,Navigation,andTimingServices)。行政令指出天基系统提供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PNT)已经很大程度上成为了隐形技术工具,为包括电网、通信基础设施和移动设备、所有运输方式、精准农业、天气预报和应急响应等技术和基础设施提供服务。
由于PNT服务的广泛应用,一旦此类服务中断或被操纵,将会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产生不利影响。行政令旨在确保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PNT)服务的中断或操纵不会破坏其关键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有效运行。年1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第7号航天政策令《美国天基定位、导航与授时(PNT)政策》,为美国天基PNT计划和活动制定行动指南,使全球定位系统(GPS)及其增强系统更好地为美国国家和国土安全,民用、商业和科学目的服务。
1.2.2俄罗斯:计划发射新型卫星,与中国加强合作
俄罗斯计划发射新型导航卫星。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的卫星星座目前包括27颗卫星,其中“格洛纳斯-M”24颗,“格洛纳斯-K”3颗。计划年发射第一颗“格洛纳斯-K2”卫星,其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准确的定位服务,提供的导航信号也更多。根据俄罗斯政府采购网文件,确保年后格洛纳斯系统导航精度、可用性和完整性水平的要求,包括高精度绝对导航服务“利用空间系统定位的误差(应)为0.1米”。
中俄进一步加强在卫星导航领域的合作。年12月,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签署了《至年中俄卫星导航领域合作路线图》,进一步扩大两系统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年2月,中俄双方签署了《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俄罗斯联邦)关于北斗和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时间互操作的合作协议》。
1.2.3欧盟:伽利略走向全面运营
年12月5日,伽利略系统成功进行了第十一次发射,已部署28颗卫星,并计划于-年内继续进行四次发射,完成第一代伽利略卫星的发射,增加星座弹性,提升全面运营能力。此外,欧盟委员会(EC)已与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ThalesAleniaSpace)、空中客车防御和太空公司(AirbusDefenceSpace)分别签署了一份涉及6颗卫星的新合同。这12颗卫星将成为欧洲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的第二代卫星(G2),第一颗卫星计划于年底发射升空。项目负责人表示这些卫星能够有效改善伽利略系统信号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并认为“这将是未来十年数字化时代军事及安全用途的关键”。
1.2.4英国:寻求独立的PNT计划
英国政府脱欧后一直在寻求独立的PNT计划。年10月,英国航天局推出“天基PNT计划(SBPP)”,探索研究可替代GPS或Galileo的卫星导航系统方案。此外,英国航天局还正在资助一个测试项目——英国天基增强系统(UKSBAS),目标是增强英国脱欧后在PNT领域的能力,可以将地面定位精度从几米提升到几厘米。
1.2.5日本:增强区域卫星导航能力
年10月26日,日本成功发射QZSS星座中的一颗新卫星QZS-1R,将替代星座中的第一颗卫星。日本政府内阁办公室正试图在年左右在目前的四颗卫星的基础上增加三颗卫星,从而来建立更安全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覆盖亚太地区更广泛的区域。
1.2.6韩国:年前建成区域导航系统
年11月15日,韩国金富谦总理审议批准了“韩国卫星导航系统(KPS)研发项目推进计划”等一系列航天计划。根据“KPS计划”,韩国将投入约3.7万亿韩元(约合亿人民币)。KPS系统将在年前建成,由3颗静止轨道卫星和4颗椭圆轨道卫星共7颗卫星组成,能够在距首尔公里半径的区域内提供独立的定位和导航信号,服务区域内的定位误差小于1米。(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1.2.7印度:发布卫星导航政策草案
年7月29日,印度航天部(DOS)发布《印度卫星导航政策》草案,旨在通过制定全面和可操作性的国家政策来指导政府有效开发、运行和维护自主控制的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增强系统,进一步推进其“自力更生”计划(AtmanirbharBharat)的实施。
1.3北斗规模应用进入关键阶段
北斗规模应用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全球数字化发展日益加快,时空信息、定位导航服务成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基础设施。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目前北斗系统在全球一半以上国家和地区推广使用,北斗规模应用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的关键阶段。
1.3.1“三步走”完成北斗导航系统建设
“三步走”完成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建设。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建设卫星导航系统的设想,并结合我国在不同阶段技术、经济发展实际,设置了三步走战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服务中国到服务亚太、再到全球组网的发展历程。
1.3.2我国卫星导航行业产值持续增长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产值持续增长。伴随着北斗导航系统“三步走”建设和应用拓展,我国卫星导航行业产值持续增长。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年发布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达到亿元,较年增长16.29%。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12.28%,增速略高于年,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31.00%,达到亿元。
由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同比增长18.20%,达到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达到69.00%,占比进一步提高。年至年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产值年均复合增速达到20.95%,近年来相对增速略有下降,但绝对增长相当可观,行业仍处在快速增长周期。
1.3.3产业政策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北斗产业化被列为“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之一。年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在第九章“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第一节“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中提出,“深化北斗系统推广应用,推动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将北斗产业化列为重大工程之一。
1.3.4下游市场需求旺盛
卫星导航下游主要可分为行业市场、大众市场、特殊市场。卫星导航可以提供精确的空间、时间基础信息,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合,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下游可以分为行业市场、大众市场、特殊市场,行业市场又可细分为交通、气象、测绘、农业、林业、医疗、物流、电力等应用场景,特殊市场包含防灾减灾、消防、公安、司法等领域,大众市场主要集中在导航定位应用。卫星导航市场需求旺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的空间段、地面段建设完成,定位、授时精度均有明显提升,带来存量更新换代需求。二是下游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增量需求,需要配备卫星导航模块的物联网终端、可穿戴设备、无人机等终端出货量增长。三是新兴应用发展带来的需求,如北斗+大健康、北斗+石油石化、北斗+数字施工等。
当前我国卫星导航市场正处于存量更新换代需求、传统市场增量需求、新兴市场新需求叠加的发展机遇期。特殊市场以更新换代需求和新兴市场需求为主,行业市场以新兴市场需求为主,大众市场以传统市场需求和新兴市场需求为主,需要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和创新场景解决方案,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2.卫星导航行业产业链及竞争格局
2.1卫星导航产业链
2.1.1卫星导航产业链可以分为六个环节
卫星导航产业链可以分为六个环节。卫星导航产业政策主管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是主要的标准制定机构。产业链从上游至下游分别是芯片和部件制造商、终端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增值服务提供商、最终用户、PNT信息使用者。
标准制定机构:导航卫星、增强系统、接收机等都依赖于统一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完成精确的信息交换,从而实现定位、授时服务,卫星导航产业链内各级制造商需要遵循相关标准进行生产。卫星导航标准制定机构有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美国国家天基PNT执行委员会等。
部件制造商:主要指制造卫星导航设备所需的基础器件如射频芯片、基带芯片、天线、模块等的厂商。如和芯星通、华大北斗、华信天线、Garmin、uBlox等。
终端制造商:主要指基于芯片、天线、模块等基础器件,生产接收机等卫星导航终端设备的厂商。如华测导航、中海达、Trimble、LeicaGeosystems等。
系统集成商:主要指将软件、硬件集成为应用系统或解决方案的厂商。如联适导航、普适导航、航天恒星、Trimble等。
增值服务提供商:主要指增强服务提供商、PNT信息平台提供商等。如中交兴路、千寻位置、星舆科技、HERETechnologies等。
最终用户:主要指大众消费者、行业用户等。
PNT信息用户:主要指利用PNT大数据信息的用户。如物流管理平台用户、车辆监管平台用户等。
与传统制造业相比,卫星导航产业链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一是行业标准影响力更强,这是由于卫星导航设备需要遵守统一标准从而实现信息交换等,市场参与者需要及时跟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生产制造符合标准的产品。二是增加了PNT信息用户环节,除最终用户外,众多PNT信息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产生创新应用,如智慧城市管理平台、智慧交通管理平台等。
2.1.2我国已拥有较为完整的卫星导航产业链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链较为完整。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卫星导航产业链,涵盖了芯片、天线、板卡等为主的上游,终端集成、软件平台等为主的中游和运营服务、解决方案等为主的下游。根据《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链上游产值占比为9.32%,中游产值占比为43.39%,下游产值占比为47.29%,下游产值占比最高。
2.1.3基础器件迎自主可控机遇
卫星导航具有自主可控要求。卫星导航作为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开拓创新应用,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自主可控是重要要求。卫星导航设备中天线、芯片等基础器件主要决定接收和处理信号的能力,对于可用性、精度、连续性、完好性、首次定位时间、抗干扰、抗欺骗等关键指标具有重要影响,也是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关键。国内企业积极开发北斗三号芯片。早在北斗三号系统建设过程中,国内多家企业积极预先开发北斗三号芯片,抢占技术高地。年9月,华大北斗正式发布全球首颗支持新一代北斗三号信号体制的多系统多频高精度SoC芯片——HD系列产品。其后多家公司也在射频芯片、基带芯片、抗干扰芯片、一体化芯片等取得突破。
目前我国支持北斗三号信号的芯片已形成产品矩阵。北斗星通、华大北斗、海格通信等均发布了多款芯片,包括一体化芯片、基带芯片、射频芯片等多种类型,芯片制程已发展至14nm,28nm工艺制程的Soc芯片已实现量产。
最新一代22nm工艺北斗三号芯片已量产出货。年11月23日,北斗星通旗下企业和芯星通正式发布了最新一代全系统全频厘米级高精度GNSS芯片——和芯星云NebulasⅣ。这一芯片在厘米级高精度定位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在工艺迭代演进到22nm的同时,首次在单颗芯片上实现了基带+射频+高精度算法一体化,可实现实时厘米级和处理后毫米级精度,信号覆盖全系统全频点,可满足车规级要求。芯片尺寸及功耗仅为上一代高精度芯片的1/4及1/5,满足大众应用需求同时更好满足智能驾驶、无人机等高端应用需求。对比国际上大多使用的40纳米工艺定位芯片,该芯片具有部分领先优势,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年底该芯片开始量产出货,预计年将完成市场侧的产品换代、规模出货。
多家单位产品入选北斗三号推荐名录或招标名单。年9月,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发布《北斗三号民用基础产品推荐名录(1.0版)》,共收录了RNSS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双频多系统高精度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多模多频宽带射频芯片(全球信号)、多模多频高精度天线(全球信号)、多模多频高精度模块(全球信号)等5类24款产品。年12月至年2月,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陆续公布了北斗全球系统高精度基础类产品第二阶段招标结果,分别有六家单位中标多模多频高精度天线(全球信号)、多模多频宽带射频芯片(全球信号)、多模多频高精度模块(全球信号)。
北斗导航元器件出货量快速增长。根据《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截至年底,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块销量已超过2亿片,季度出货量突破万片,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已超过12亿台/套(含智能手机)。年国内厘米级应用北斗高精度芯片、模块和板卡的总出货量持续增长,达到万。掌握核心元器件技术的卫星导航企业将具备竞争优势。当前世界受疫情冲击、俄乌冲突等影响,国际政治军事形势紧张。卫星导航作为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其自主可控对于国家安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掌握核心芯片、天线等自主研发能力的北斗导航厂商将更加受益于行业发展。(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1.4解决方案日趋丰富
卫星导航厂商推出丰富解决方案。卫星导航应用不断深入,终端厂商和系统厂商基于自身核心技术和产品,推出针对各种场景的应用解决方案,覆盖测量测绘领域、定位增强领域和精准农业、数字施工、安全监测、智能驾驶等多个融合创新应用领域,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和卫星导航应用渗透率。
传统测量测绘领域涌现新兴解决方案。华测导航、中海达、南方测绘等测量测绘领域领先企业在解决方案环节也显示了竞争优势,除基础测绘解决方案外,在新兴的三维激光测量、无人机测量、海洋测绘等领域可以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头部企业均拥有地基增强方案。卫星导航行业企业
3.1军用市场迎升级换代机遇
3.1.1军事领域卫星导航重要性凸显
卫星导航是实现联合作战的基础。现代战争环境下,需要依靠多军/兵种联合作战,形成多维战场空间综合优势,从而推动胜利实现。实现联合作战的基础是拥有统一的高精度时间、空间体系,从而执行联合防空、反卫星、反导弹等高要求任务,否则会严重影响联合行动的效能。北斗导航具有定位、授时的功能,可以提供高精度时空基准,是提升联合作战能力、完成新时代强军目标的关键基础。
卫星导航可以提高战场指挥能力。卫星导航实时高精度定位,能够提供人员、装备的精确位置及移动情况,从而使指挥系统能够准确、及时地把握现场动态,实现知己知彼,更好地进行指挥决策。(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卫星导航可以为武器弹药精确打击提供条件。远程精确打击是现代战争的重要特征,其制导方式有寻的式、遥控式、惯性、地形匹配、卫星定位、复合制导等方式。各种制导方式都存在一些缺陷:寻的式往往只能适应短距离攻击和特定目标;遥控式和惯性制导则会因为距离增加而精度下降;地形匹配需要有预存数据进行支持。而卫星定位具有不受距离影响、不易受诱饵迷惑的优点,通过与其他制导方式形成复合制导是目前的军事技术主流。美国陆军战术导弹ATACMS、联合防区外发射武器JSOW、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等均采用了包含卫星定位的复合制导方式。北斗导航也将为我军的武器弹药精准打击提供条件。
3.1.2军工景气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全球安全需求明显增长。近年来,国际力量加快分化组合,主要国家出现军备竞赛趋势,国际安全体系和秩序受到严重考验,全球安全需求明显增长。根据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数据,年全球军费为2.11万亿美元,创下年以来的最高值,同比增长0.72%;年乌克兰危机以来,全球军费支出持续上涨。俄乌冲突刺激全球军费支出。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决定在顿巴斯地区进行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发生军事冲突。受俄乌战争的刺激,北约内部多个成员国宣布上调军费占GDP的比例,北约也正式批准在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四个北约东翼国家增设战斗群。4月16日,日本安全保障调查会呼吁日本防卫费向北约成员国军费开支目标看齐,即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到2%,且在5年内达成。
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在国防领域要求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确保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年成为我国国防建设年、年外,又一重要时间节点,形成了短、中、长期接续的发展目标,将指导和推动十四五期间装备需求。根据财政部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表,年我国国防支出预算为.50亿元,同比增长7.02%。
3.1.3军用北斗将迎来存量替换和渗透率提升机遇
北斗三号系统及终端具备部分性能优势,要求更为严格的军用市场将迎来存量替换需求。军事用途中,对卫星导航系统及终端的可用性/精度/连续性/完好性/首次定位时间/抗干扰/抗欺骗等重要指标,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相比于北斗二号系统,北斗三号系统空间段部署卫星数更多,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和器件,具有覆盖面积更广、精度更高、可用性更强、抗干扰更强、卫星寿命更长等优势。为提高定位装备的可靠性、准确性,提升战场感知、协同作战等能力,支持北斗三号系统的新型装备将替换原有装备。
受益于国防信息化建设,北斗导航装备渗透率将提升。北斗导航模块或装备能够提供作战单元准确的空间位置和统一的时间信息,是信息化作战能力的基础支撑,随着国防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推进,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年9月,中央电视台报道了西藏军区某合成旅侦察兵佩戴陆军新配发的单兵综合系统,支持北斗定位,能将敌火力点位置、配置传送至营指挥平台,指挥员也可以掌握每名官兵、每台装备的实时位置。
军用北斗三号装备已进入竞标入围阶段。海格通信年年报披露,其多款北斗三号基带/射频/抗干扰芯片和组件成功进入机构用户《电子元器件合格产品名录》,多款北斗三号通用终端及设备竞标均顺利入围。
3.1.4卫星导航与遥感等结合,提升作战信息化能力
卫星导航与遥感等结合,提升作战信息化能力。在国防军事领域,随着装备、指挥系统等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除实现基本的导航定位功能外,卫星导航与航天遥感、航空遥感、传感器、雷达等技术结合,构建二、三维一体化信息服务基础平台。平台可以实现特种环境中不同类型数据信息的统一汇聚、时空关联、组织管理、共享分发、融合分析、可视表达、辅助决策等功能,支持特种领域各层次的应用扩展,在预警探测、情报侦察、规划指挥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提升作战信息化能力。
特种领域地理信息应用需求旺盛。在国防信息化的推动下,特种领域的地理信息需求旺盛,中科星图、航天宏图、超图软件、世纪空间等领域头部企业均推出了相关产品和服务。以特种领域积累深厚的中科星图为例,公司特种领域(包含航天测运控)营收从年的1.71亿元增长至年的6.48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到39.45%。此外,年12月中科星图、航天宏图分别披露了签订与特种领域业务相关的销售合同,金额分别为5.07亿元和2.79亿元。
3.2智能驾驶等推动交通领域需求增长
3.2.1精准化管理推动监管终端升级和推广
交通运输领域参与者对时空信息均有大量需求。交通运输领域的监管部门、企业平台、驾驶员、客户等相关参与者,天然对交通工具的精确空间、时间信息具有需求,特别是针对两客一危、重载普货等专业车辆。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和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对超万辆道路营运车辆进行监管。通过信息采集和监管,增强了全行业动态安全监管能力,降低了违规行为发生率和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率,提升了我国综合交通管理效率和运输安全水平。
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了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数据大脑”、构建交通新型融合基础设施网络、部署北斗、5G等信息基础设施应用网络等主要任务,北斗终端均会发挥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道路营运、邮政、民航、海事等领域。
北斗导航在交通运输行业已有规模应用。《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目前全国超过万道路营运车辆、4万多辆邮政快递干线车辆、40多艘船舶应用北斗系统;长江干线北斗增强系统基准站和水上助导航设施数量超过13座;近架通用航空器应用北斗系统。
北斗机载设备市场规模约4亿元。目前北斗标准化工作和适航认证审查正在推进中,已有航天恒星、华力创通等公司产品获得了CTSOA证书。北斗在民航领域的应用,一方面拓展了北斗应用市场,另一方面民航导航要求将推动北斗技术的发展,并带动一系列相关技术的进步。全球领先的GPS生产制造商Garmin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