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物流设备 >> 物流设备资源 >> 对话式AI公司思必驰递交招股书三年亏损8
AI公司造血难。
作者
涂明
编辑
赵健
7月15日,专注于对话式人工智能的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必驰”)已递交招股书,拟上市科创板,计划募资额为人民币10.33亿元。
作为在中国语音语义人工智能市场排名前列的企业,思必驰至今已成立15年,总融资超过10亿元。在年8月完成Pre-IPO轮融资后,其估值一度高达45亿元人民币。
高估值的背后是高投入、低盈利。年至年,思必驰的营收分别为1.15亿元、2.37亿元和3.07亿元,三年累计营收6.59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83亿元、2.15亿元、3.35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为2.75亿元、2.03亿元以及3.44亿元,累计亏损8.22亿元。
如何扭亏为盈,是当下摆在所有AI公司面前的共同难题。
1.围绕“云+芯”布局三大业务思必驰的核心技术能力包含全链路语音语言交互、软硬一体化人机对话系统构建、以及大规模自动化人工智能定制三大部分。
在产品端,思必驰以自研的智能对话系统定制开发平台(DialogueUserInterface,简称DUI)和AI语音芯片(TH)为核心,围绕“云+芯”进行布局。
依托于DUI平台,思必驰主要有三大类产品形态:智能人机交互软件产品、软硬一体化人工智能产品与对话式人工智能技术服务。
其中,其智能人机交互软件产品包括智能家电、智能汽车、数字政企智能助理三大解决方案。
在智能家电领域,思必驰的应用场景包括智慧白色家电、智慧影音设备、智能中控以及消费电子四类;在智能汽车领域,思必驰主要作为Tier1厂商,为汽车智能座舱提供语音技术服务;面向政企类客户,思必驰可以提供客服、转写、质检、IVR导航等智能助理服务,应用场景涵盖了金融服务、交通物流、地产酒店、政务民生、医疗健康等众多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领域。
思必驰的软硬一体化人工智能产品则直接面向智能家电、智能汽车与数字政企,提供AI语音芯片、AI模组与AI终端三款产品。截至目前,思必驰的AI芯片包括“TH”与“TH”两代产品。
“TH”采用中芯国际40nm工艺,集成了思必驰全链路智能对话技术并进行模块化封装,可实现准确识别和快速响应,在远场和复杂声学环境下误唤醒不超过1次/48小时。其主要应用产品包括海信电视、美的空调、长虹美菱空调、华为-盯盯拍行车记录仪、雅迪电动车等。
“TH”发布于去年5月,已经完成样片流片和点亮验证。相对于第一代,二代进行了神经网络专用处理器架构升级,具有低功耗、高性能的优势,能应用于更广范围的智能硬件终端。
思必驰的自主AI终端品牌有三个:车萝卜HUD、宾狗智能投影仪和降噪会议音箱。其中,车萝卜聚焦智慧出行,能实现全流程语音操控设置导航。宾狗则聚焦智能家居生活使用场景,能实现影音点播、天气查询等功能。
思必驰的对话式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包括技术授权和定制两种,前者包括以云端公有云调用为主的“SaaS云服务”和以“云端+本地”综合算法为主的“License授权服务”,后者则包含:软件及算法定制开发服务、软硬一体化定制开发服务。
上述三大产品中,技术服务的营收占比最高,达45.94%,软硬一体化人工智能产品次之,为33%。三大产品在年的总营收为3.07亿元,较年增长29.5%。
截至目前,在智能家电领域,思必驰与海信、华为、美的、长虹、天猫等客户达成深度合作;在智能汽车领域,思必驰的客户涵盖上汽、北汽、理想、哪吒、博泰等国内头部主机厂及Tier1厂商;在消费电子领域,思必驰的客户包括OPPO、小天才、优学派、纽曼等行业头部企业;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领域,思必驰的产品方案助力中国移动、顺丰快递、广州地铁、重庆农商行、江苏网进等企业开展业务智能化升级,实现降本增效。
2.研发人员占7成,阿里是最大外部机构股东思必驰拥有各类已授权的知识产权近件,授权专利项,软著项,累计参与制定国家级/行业级/团体级标准44项,其中已有27项标准进入实施阶段。
思必驰的科研能力主要来源于其巨额的研发投入、强大的科研团队以及产学研结合的研发模式。
招股书显示,自年至年,思必驰的研发投入逐年增加,分别为1.99亿元、2.04亿元和2.87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5%、86.26%和93.25%。对比国内同行业可比公司,其研发投入仅次于寒武纪。
在科研团队上,思必驰的团队规模近人,研发和技术人员占比70%,大都来自国内外知名的高校和研究院所,如其创始人高始兴和俞凯,均毕业于剑桥大学,其副总经理周伟达,曾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程学院副教授,副总经理雷雄国,曾任科大讯飞高级研究员。
具体而言,思必驰的CEO高始兴曾就读于东北大学,是计算机硕士,博士则毕业于剑桥大学商学院。归国创业后,其先后担任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总体组副组长,江苏省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JAITISA)理事长。
思必驰的首席科学家俞凯是剑桥大学工程系博士,现任上海交大教授,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是中国计算机学会语音对话及听觉专业组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学术和知识产权组组长,中国语音产业联盟技术工作组副组长。
此外,思必驰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的研发模式,与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专属的联合研究实验室。年,思必驰推动上海交通大学与苏州市政府联合成立“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俞凯任研究院院长。年底,思必驰国家博士后工作站分站正式立项,产学研就此贯通一体。
招股书显示,思必驰没有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高始兴和俞凯,两人分别直接持有公司11.%和7.%的股份。同时,高始兴、俞凯、林远东和达孜积慧(员工持股平台)已签订一致行动协议,林远东和达孜积慧分别持有公司3.%和14.%的股份;因此高始兴和俞凯合计控制公司36.%的股份。
IPO后,阿里继续保持其最大外部机构股东的地位,持股比例为11.9%。
3.智能语音语义市场排名第四思必驰所处的智能语音市场包含领域较为广泛,智能生活、智能教育、智能医疗等诸多赛道都是智能语音技术的应用场景。据德勤年的研究,在疫情的催化下,各行业智能化应用迎来需求拐点,进入需求爆发期,预计到年,消费级应用场景发展空间超亿元,企业级场景发展空间达到千亿规模。
具体到思必驰专注的对话式人机产品市场,据艾瑞测算,年时,我国的对话式人机交互核心产品市场规模为58.5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经济规模达.90亿元,预计年核心产品规模达到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亿元。
在广阔的市场中,思必驰的主要竞争者包括以谷歌、苹果、百度等为首的传统综合大型科技企业,以及以科大讯飞、虹软科技和寒武纪为代表的创新技术专业型企业。
对比国内可比同行,近三年内,思必驰的营收额都远低于科大讯飞、云从科技、寒武纪以及虹软科技。
此外,其综合毛利率在近三年连续下降,于年跌至58.15%,略高于同行平均值,低于寒武纪、虹软科技。
受公司研发投入逐年增加的影响,思必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持续为亏损状态,在近3年均为负值,且逐渐扩大,年,其公司现金流量净额为-2.62亿元。
在市场地位上,根据艾媒咨询《H1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专题研究报告》,思必驰在“中国语音识别及自然语言处理垂直领域企业梯队排行”中综合实力名列第二。
同时,根据IDC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市场半年度研究报告-H1》,思必驰在中国人工智能之语音语义市场排名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