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物流设备 >> 物流设备发展 >> 宁波建立智慧收运监管体系,打造生活垃圾收
年10月以来,宁波市紧紧围绕国家、省、市重大部署,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大力实施《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加快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服务监管系统建设,打造“分级管理、数据互联、过程上链、统一智治”的垃圾分类治理宁波模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全品类、全过程、全智治”智慧监管系统,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图
城市俯瞰图
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浙江省宁波市在生活垃圾分类方面的智慧化实践与探索吧!
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监管系统运行现状
(一)源头减量,提升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率
一是根据《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要求,通过投放全品类智能箱和升级原有垃圾投放设施,推广无接触、无人值守垃圾投放监管新模式。同时,配备视频监控+重量传感器,适时监控投放和箱体内部装载情况,对违规投放行为和达到满载标准会触发系统预警,并及时开启处置流程,最大程度减少人工干预频次,减少作业车辆出动车次,有效减少车辆碳排放,节约收运作业人员时间、提升收运效率。
二是以“两网融合”为契机,实现将智能垃圾箱、回收网点、收运处置体系有效融合,打造再生资源无人数字化回收新模式,提供一键上门、快捷便民服务。用户通过在线下单、电话预约的方式即可方便快捷地享受运输企业的上门优质服务。
(二)业务流程再造,创新收运监管服务模式
一是通过对收运路线的预先科学规划,收运车辆司机可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实时查看当日收运任务的具体时间和线路,按照规划的时间和顺序依次收运,实现生活垃圾“公交式”的定时定点收运。通过车辆GPS定位、AI摄像头、车辆“白名单”、电子围栏等监管技术手段,实现对收运车辆的全方位管理。
二是通过转运站过磅系统,实时接入卸货车辆、司机信息、入区时间、卸货类型、卸货重量(皮重、毛重、净重)、出区时间等数据信息,形成卸货单,并支持与收运订单的联查。同时,结合后台预警规则形成联动,当源头收运垃圾重量与转运站入站地磅重量数据差值超过阈值时,自动生成预警事件。
(三)末端处置监管,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
一是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厂区各项环境指标是否存在异常,并就异常数据分等级分别进行预警,预防和控制末端处置过程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是在处置监管中,基于对各处置厂日设计处理量和过磅垃圾重量等的对比分析,通过全流程作业采集数据与基础信息判断末端处置的负载能力,结合后台预警规则自动预警。
三是统一规范各厂处置垃圾类型、来源区划,按照统一标准传输地磅数据,实现上传数据可溯源、可统计、可对比、可分析。
四是推动非居民收费,灵活利用市场杠杆。完善非居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建立公平公正智能化计量收费体系,逐步实现非居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全覆盖。以市场杠杆为手段,按照“谁产生、谁付费,多产生、多付费”原则,以垃圾产生源头为目标,从而达到有效源头减量的目的。
宁波市生活垃圾智慧收运模式
为破解生活垃圾收运不及时、不规范,收运路线随意改变等问题,宁波市鄞州区探索生活垃圾收运的数字赋能,于年率先建立智慧收运监管体系。这一体系开辟了96条智慧收运线路,对环卫管理所涉及的人、车、物、事进行全过程实时管理,实现了生活垃圾收运的点对点打卡、实时化监督和全民化参与,生活垃圾收运迈入“数智治理”新阶段。
(一)着眼细节、通盘建制,搭建智能化收运体系
一是“跟车式”数据采集。“一车一线”,采集每个收运点位的收运时间、照片、卫星定位和实际桶数,形成精准的数据库,打造体系“大脑”。
二是“公交化”收运线路。制作“一站一码”,一码涵盖桶数、到站时间、分类质量等多种数据,形成点位“身份证”,确保各点位“设置规范、线路明晰”。
三是“地图式”全域监管。收运点位以地图模式全方位展示、24小时实时监测、数据比对分析,实现“一网统管”。
(二)多方联动、压实责任,形成高质效收运流程
一是加强部门行业指导。印发《鄞州区生活垃圾“公交化”收运规范》,分批对各街道、社区、物业以及收运单位组织专业培训。
二是规范收运单位操作。严格落实“定人、定车、定线、定时”四定原则,督促收运单位根据“公交化”路线依次先作业、后打卡,做到点对点打卡。三是压实社区、物业职责。社区、物业依托智慧收运系统,预估收运车辆到达时间,合理把控垃圾桶归集时间,最大限度减少垃圾桶滞留马路时间。
(三)多维保障、多元护航,推进高标准系统运行
一是强化方案论证。多方调研,反复论证,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总体框架、监管系统、垃圾预约系统、车辆智能实时监管系统等设计,提升智慧收运工作科学性。
二是深化数字赋能。依托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站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