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物流设备 >> 物流设备前景 >> 数字经济下,应用型物流专业移动课程的开发
数字经济的概念在年G20杭州峰会有了明确的定义: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目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移动终端的大量普及,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数字技术与现有产业的结合正在不断推进,这种结合也促使了各领域范围内模式创新和突破性成果的不断涌现。
可以说,数字技术正在作为关键要素引领着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与产业革新。而数字经济也成为以我国为代表的后发国家实现产业赶超的重要依据。我国作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工业大国想要向制造强国迈进,就必须推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结合。
而建成制造强国,除了制造业的强大,也离不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想要与数字技术结合,进一步发展,就需要相关的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为了让高校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建设,向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启动了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以此来改善产教融合的办学条件,以及在全国范围内支持高校加强实习实验实训平台和基地建设,通过项目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而随着高校教学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课程也在不断发展,同时新冠疫情防控的需要也在倒逼着移动课程发展。
在数字经济下,应用型物流专业该如何开发与利用移动课程,来培养适应当代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高素质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就成了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数字经济下应用型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数字经济的发展围绕着一系列信息技术展开,如5G、物联网、大数据等。这些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改变我国目前的就业结构。
根据中国通信院的调查显示,预计5G技术将于年直接创造万个就业岗位,与此同时,通过产业关联或者波及效应等模式,5G将间接提供更多地就业机会。
在这种经济结构的转型中,我国就业市场出现了异常现象:在传统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供大于求,加上行业中现有的部分被裁撤的人员,导致竞争异常激烈。
但是能够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对数字经济或数字技术有理解的应用型人才却是供小于求的情况。
改变这种就业局面,需要清楚知道数字经济背景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要求主要有三点:
人才需要有知识迁移能力,能够学习并掌握与自身专业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的知识,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结合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目前来看,许多领域出现突破都是基于与信息化技术结合,而未来某个领域的发展不一定只是领域内出现突破性成果,也有可能是不同领域碰撞后再结合所做出的,单一的专业知识很难适应行业变革的需要。
考虑到科技革命与产业革新导致这些行业未来并没有非常成熟的体系,所以在不断的发展中,上至整个行业,中至整个企业,下到员工个人都会遇到一些专业方向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必须要拥有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需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由于目前知识迭代的速度太快,导致如果缺少终身学习的能力,可能在短短几年间,原本符合业务需要的自身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却落后于行业发展,导致了自身能力与工作需求不符,而被市场淘汰。
对于物流行业而言,数字经济新形势下需要的是一批专业强、技术优、懂业务,能够熟练掌握数字化技术,拥有大数据思维,能够进行创新的复合型物流专业人才。
数字经济背景下开发移动课程的必要性极大程度摆脱了时空限制
传统的授课模式受制于时间,场地的限制,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有限。而移动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基于移动端设备,让想要学习的高校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携带的终端设备进行知识的获取,从而摆脱时空限制。
更多的知识获取渠道
传统授课模式,高校学生学习的知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课程内包含的教材,然后是授课老师的讲解。
而移动课程有效拓展了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他们通过移动课程平台可以了解到一些前沿的理论知识,可以与一些专家互动,还可以跟随一些名师进行学习。通过更多渠道的学习,高校学生可以对知识有个全方位地更好的理解。
更符合数字经济下应用型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
数字经济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的,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是直接为企业提供符合自身业务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
但是即使是同一个大的专业领域内,不同的企业细分市场也是不同的,所以其需要的符合自身业务发展需要的人才要求也是不同的。以专业知识为例,因为企业的具体业务领域不尽相同,所以数字经济下,高素质人才需要掌握的与自身专业相关联的其他专业知识也是不同的。
对于学校而言,这样很难安排具体的教学计划。而移动课程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校企结合的模式下,移动课程结合大数据技术可以更好地针对性制定培养方案,使学生在开放性的移动课程中更好的学习。
目前物流专业移动课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移动课程质量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中物流专业的理论教材相对陈旧,无法适应当前数字经济下物流领域产业革新的需要。主要因为三个原因。
其一,知识更新迭代速度较快,随着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新的成果出现,科技的迭代速度增快。
其二,知识想要融入现有的体系框架需要时间与经历,编写一本教材并不是简简单单罗列知识点那么简单,而是要考虑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教材受众的学习路径等诸多问题。
其三,各大高校自身的教材并不统一,随意性较强。
而移动课程总体上还是基于线下授课的教材来进行授课,并且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导致了,移动课程中部分的理论内容已经并不适用于当前的产业需要。
另外相较于在固定的时间与固定的课堂授课,老师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的线下教学模式。移动课程将学习的主动权交与了学生,对于学习积极的学生无疑是好消息,但是这类人在整个学生群体中无疑还是少数的。
目前来看,缺少监督的移动课程教学模式导致了代刷网课等一系列行为的产生,学生只是为了学分,而根本不在乎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所以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体课程的授课质量,根本达不到教学目标效果。
移动课程的学习诚信问题
任何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都需要有评价与反馈的机制。对于移动课程来说,目前还是以网上考试为主。网上考试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直接在网页上显示试题,没有其他的监督手段,全凭学生自觉性。
这种模式导致了代考、卖题库,考试时利用浏览器或其他电子设备联网搜题等一系列违反考试诚信的行为出现。而另一种直播式的考试模式,尽管提高了作弊的难度,但是仍存在大量的不诚信行为。
移动课程中课程设置问题
移动课程可简单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通常理论课程是以视频、幻灯片或是文档的形式来进行呈现。
而相对于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的设置难度较大,往往只能以一些操作说明或是操作演示视频替代,完全不能起到课程设置的目的。实践课程设置的困难之处主要在于缺少操作器具与操作环境。
移动课程对于移动设备的依赖
目前我国的移动手机普及率已经创了新高,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手机已经成为了必备品,而现在的智能手机完全能够支持以视频、幻灯片、文档等为主体的移动课程,唯一的限制只在于手机的电量。
但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的移动课程数字化工具也在不断出现,但是这些移动课程数字化工具大多只能匹配智能平板和电脑,而购买智能平板与电脑对于部分高校学生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经济方面的困难。而物流专业还涉及到部分专业的软件,这对于电脑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移动课程开发的建议微课程:理论课程向碎片化方向发展
我国应用型物流专业移动课程中理论课程的呈现形式以视频为主,以文档与幻灯片为辅。在如今的信息化社会,视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最常接触的信息载体。
在互联网时代,视频总体趋势是从长向短发展,从短向超短发展。相较于娱乐性更强的抖音、快手平台、B站平台上有着更多的热衷于教学或科普的博主,这些博主也受到了这种风潮的影响,尽可能将单篇视频时长进行压缩,避免完播率太低,如果一期视频实在讲不完内容,他们会选择做系列视频,而不是一个更长视频。
这主要是因为由于快节奏的生活,人们对时间的感受越来越碎片化,直白地说,就是人们很难再完全沉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某件事中,尤其是接触移动终端能够获取新的信息的情况下。
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研究人员的新研究表明,金钱与食物一样,信息的获取同样能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从而促进身心愉悦。
所以在学习中,如果能学到一些新的知识或是解开一道难题,学生往往有一种心情愉悦之感。另外,随着视频时长的增加,人们从视频中接收信息的效率也是不断在下降。
所以,相较于长视频,即使从信息量上保持一致,但短视频仍更容易使得观众获得来自信息获得的心情愉悦。
这也就意味着,想要观众更好地获取信息,短视频就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对于移动课程来说,对应的就是微课程。
微课程的前提是课程内容可以按照知识点排列在一个合理的知识框架内,这个框架需要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现出来,因为很多知识点都不是独立的,而是相联系的。
如果只是依据知识点而来制作短视频,无疑会造成整个知识体系的割裂。所以说尽管微课程将会是未来的趋势所在,但真正有良好效果的微课程还是需要高校在物流专业的移动课程开发中不断努力
“模拟游戏”:实践课程以“游戏”的方式呈现
之前,中国计量大学校长徐江荣在开学典礼上指出,在本校有约90%的被开除学籍的学生是因为沉迷游戏。为此,社会上形成了广泛的舆论浪潮。这个新闻显示了一个广泛的社会问题,即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游戏其实已经成为了他们在校生活的一部分,或多或少的都有接触。
自制力较强的一部分高校学生可以合理安排游戏的时间,将游戏作为生活的调剂而不影响学习。但是仍有部分的高校学生不能很好把握这种分寸的。那么能不能将这种对于游戏的爱好利用起来,许多喜欢游戏的并不一定是真的痴迷于游戏,而只是对机械地读书感到厌烦。
但如果能够将知识换一种方式呈现给他们,他们可能也非常愿意接受。近些年来,游戏中有一个类别叫做模拟经营类,这个类别中的游戏大部分都是将现实中的某一种职业搬到了游戏之中,比如“城市天际线”就是让玩家代替城市规划师来从无到有规划一座城市。
这种游戏就非常适合城市规划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还有不少的游戏涉及到了相当一部分的专业知识,比如“戴森球计划”中就涉及到了大量的电路知识,并且广受好评。可见游戏其实是可以作为专业知识的载体和实践方式的,并且能被广大玩家群体所接受。
所以在高校应用型物流专业的移动课程开发中,以“游戏”方式呈现的实践课程开发也应提上日程。比如物流规划的相关实践可以通过一款模仿“城市天际线”的游戏来开展,让学生在游戏中扮演一个物流规划者。
这样既能提高高校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够给予他们实践或者说尽可能贴近实践的机会。当然这项工程不是一所或是几所高校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但是应用型高校关于利用数码产品进行教学的思路应该拓宽了。
学校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克服设备障碍
学校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克服设备障碍主要可以通过三个方法。首学校要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批量采购的形式压低采购成本。在之前的助贫贷款外,再申请一笔用以帮助学生购买高性能设备。
学校与企业联系,由企业给予资金或设备的支持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并且将这项资助写入协议中,入职后,这笔资金由工资扣除。
在协议中还需要明确,如果毕业后,就业生拒不履行协议,除了赔偿金外还需要针对这笔资助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超额的赔偿。
加大校企合作,提前牵线企业与学生联系,定制培养计划
目前我国物流专业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就业主要是通过大四时期的秋季招聘与春季招聘,极少部分通过实习转正就业。
而在入职后由于理论课程的落后,导致与实际的业务过程存在偏差,所以企业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统一的培训,使新入职的员工尽快熟悉业务流程。
而对于企业来说,入职培训既要付出时间,又要付出人力等成本,是一种额外的开支。要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可以在大二就开展摸底调查了解学生的未来意向,有就业意向的,提前安排与企业沟通,双方都有意向的签订协议保障双方利益,然后根据企业与高校的沟通情况针对性地为其制定培养方案,学校尽力提供课程资源满足培养方案的目标,并通过移动课程补充不足。
企业还可以定期请企业内部的技术骨干用移动课程的方式进行分享实际业务经验,使高校学生真正了解到未来他们就业需要做什么和怎么做。
结语之所以使用移动课程,是考虑到技术骨干的时间与精力问题,移动课程能够保证尽可能不打扰企业内部骨干正常的工作节奏。
毕竟一所高校或者一个地区的高校为企业培养的学生较少。对于那些全国性的,甚至是跨国公司,其员工可能遍布全国,所以如果让技术骨干或者其他人员进行线下分享是不现实的。
总的来说,这种培养模式可以让高校更好地向社会输出实际需要的应用型物流人才,为地方的经济建设服务。并且能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就业率,可以使企业能招募到符合自身需求的员工,降低企业的额外开支。
参考文献:
[1]我国数字经济研究热点与展望——基于CSSCI(-年)数据.石乘齐;张帆.科技创业月刊,
[2]深度数字化条件下的突破性创新机遇与挑战.孟庆时;余江;陈凤.科学学研究,
[3]职业本科教育视角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黎其健;唐臣.中国物流与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