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设备

前沿技术率先找到场景,武汉借智换道超

发布时间:2022/9/30 15:27:35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m.39.net/pf/a_4640696.html

6月9日,武汉氢阳能源展厅内工作人员通过沙盘模拟,介绍制氢、储氢、运氢、用氢以及储油的回收再利用的一整套系统。记者胡冬冬摄

6月10日,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首席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麦立强教授团队的师生们,正在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微型储能芯片在高速旋转场景条件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测试实验。未来这一前沿技术有望率先在交通领域落地,就在武汉。

这只是武汉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赛道创新图景的一角。

武汉涉及制造、自动化控制等专业的科研力量众多,电机、控制工程、线控底盘等涉车专业科研水平位于前列,与车辆“智能”相关的企业技术中心也不少。

联合校企实验室、创新平台等,武汉借“智”换道超车,让基础研究更快用起来、应用场景更快搭起来、企业创新更快干起来。

刚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的前沿成果

就有望在区校共建的创新热土孵化

武汉氢阳能源工作人员检查储氢设备的运行,生产出来的氢气在该设备中转化成氢油,便于储存和运输。记者胡冬冬摄

储能芯片是支撑车联网的核心器件。基于此前与东风等在汉企业合作基础,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在储能芯片领域设计构筑了第一个单根纳米线电化学储能器件,该微型储能芯片可与车规级芯片、车联网传感器等集成,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快速发展。

就在本月,相关成果已在《细胞》杂志子刊《化学》上发表。这一刚出炉的成果并没有“躺”进抽屉。

目前,团队已与武汉经开区一家新能源技术企业联合开发微型储能芯片关键材料及技术,相关成果还将在武汉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进行产业化。

这个院被共建双方武汉理工大学与武汉经开区默契称为“三院”,融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产教融合示范学院等于一体,就在上月已启动,将建设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智能交通技术等七大创新平台。

省市政府引导高校积极参与整车控制、汽车芯片、半导体、自动驾驶、北斗高精等下一代汽车的关键共性技术课题研究。也是在上月,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都加入“湖北省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中,与东风等企业一道,围绕打造安全可控的下一代汽车产业链形成创新合力,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张清杰还受聘为该联合体首席科学家。

校园里跑起了“聪明”的物流车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将场景延伸至江大

智能网联汽车车载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和技术展示。记者李永刚摄

6月10日,江汉大学智能制造学院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应用研究工程中心内,该校智能制造学院院长余五新团队师生,正在对“复杂路况场景下智能物流车路协同精益化控制研究”做项目阶段性报告。

“企业需要场景供给,而高校也需要科研供给。”余五新介绍,该中心由江汉大学与武汉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创新中心、行深智能、东风股份等携手共建,就在去年挂牌。同天,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的13辆智能网联物流车,就开进了江大校园,开展末端无人快递配送、无人售卖等自动驾驶示范应用。

武汉示范区要建立国内最大规模社会车辆参与车路协同应用,少不了丰富场景的供给。而在江大尝试的“物流配送”,正是武汉示范区15个具体应用场景之一。

余五新介绍,目前,配送已告一段落,进入数据处理分析阶段,将为校企合作的多个科研课题提供数据支撑。

武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特聘专家、武汉科技大学智能汽车工程研究院总工雷洪钧说,下一代汽车的人才供给仍显不足,他建议在汉高校要围绕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锂电池材料、智能网联、氢燃料电池、汽车轻量化、汽车芯片等领域打造差异化学科优势,加速培养新一代汽车领域专业化人才,还要支持本地优秀的职业院校,为市场培养生产加工、智能制造、电池工程师、三电技术、新能源二手车评估及售后服务等技能型人才。

去年,江汉大学智能制造学院新增了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就连我所在的学院也是‘簇新’的。”余五新介绍,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两大学院都为全新组建。

在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还将新建华中科技大学国际教育科技创新园区(军山校区)。在多所在汉高校,创新链、人才链迅速“贴”着产业链换道。

国内首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有望应用于武汉增程式电动车

武汉氢阳能源科研人员正在测试研发的催化剂。记者胡冬冬摄

6月10日清晨,武汉华科福赛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李箭,驱车来到武汉未来城的“马蹄莲”大楼下。企业燃料电池电堆测试等实验的实验室,就在这栋武汉新能源研究院的武汉新能源科技企业孵化器内。

在燃料电池的多个种类中,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在分布式发电、交通车辆辅助动力电源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用在商用车增程器上,能大幅增加续航里程。

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陶瓷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的李箭回国,埋首创新十八载,基于华中科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燃料电池研究中心组建团队,开发出了国内首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目前正在汉开展增程式电动车项目。

同一天,在位于沌口的东风商用车技术研发中心,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新能源整车技术总师任卫群,正在带领团队对一款新能源工程车进行动力性能和轻量化提升。“改进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东风商用车沿袭东风科技创新工作的基本方针,注重自主研发和创新领先。”任卫群自豪地说,东风商用车新能源环卫底盘市占率40%,名列环卫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车辆还曾为上海进博会服务。

无论是中小创新型企业,还是链主型企业,都是研发投入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据了解,东风技术中心在新能源、智能驾驶两大领域,仅去年就重点推进60余项研究课题。

在新能源车领域,既有东风、康明斯、上汽通用、吉利、小鹏、比亚迪、中创新航等头部企业,还有雄韬、氢阳能源、武汉理工氢电科技、亿咖通、华砺智行、黑芝麻等,围绕车规级芯片、氢燃料电池、储氢技术、高精地图、激光雷达、高安全动力电池等关键领域创新。

而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仅由东风公司牵头成立的“武汉市智能汽车产业创新促进会”,就串起了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79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