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设备

智慧供应链以何为重

发布时间:2023/1/24 18:02:35   

流通领域智慧供应链,以规范信息与平台建设为重要抓手

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相关配套政策将陆续出台,供应链迎来历史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当今时代的供应链,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及服务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和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我国新流通领域的创新发展正走在世界前列,现代流通供应链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基于以上背景,结合流通领域信息化发展现状,考虑到物流业是最早接触物联网的行业,也是最早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作业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行业。在流通领域发展智慧供应链顺应历史潮流,也符合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自动化、网络化、可视化、实时话、跟踪与智能控制的发展新趋势,符合物联网发展的趋势。

在硬件完善的基础上,必须认识到现代供应链体系已经步入到由数据、信息为支撑,通过算法分析获得最优路线与运行节奏决策的智能时代。我国在这方面还非常初步,大格局上依旧是人工经验驱动为主,最多做到以公司为单位在各自的内部进行数字化推动,严重缺乏全国型的综合数据基础平台,强硬件弱软件的不均衡配置将带来后续运营资源的巨大浪费和效率降低。

痛点一:物流信息标准体系不健全

智慧物流是建立在物流信息标准化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在编码、文件格式、数据接口、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相关代码方面实现标准化,以消除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在条形码、信息交换接口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实用的标准,使物流企业与客户、分包方、供应商更便于沟通和服务,物流软件也融入了格式、流程等方面的行业标准,为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创造了良好环境。而我国由于缺乏信息的基础标准,不同信息系统的接口成为制约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导致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很不完善,物流信息化业务标准与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改跟不上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很多物流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遵循各自制定的规范,导致企业间、平台间、组织间很难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各自为阵、圈地服务的情况比较普遍,整个电子化的物流网络之间难以做到兼容,数据难以交换,信息难以共享,使得商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等各个环节难以形成完整通畅的供应链,严重影响了流通领域的管理与电子商务的运作。

痛点二:信息技术落后,缺乏完善的信息化平台

目前,条形码、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应用不理想,多数企业物流设备落后,缺乏条形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货物自动追踪系统,与国外的智慧物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物流信息技术缺乏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撑,物流云平台使用较少,缺乏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据挖掘平台、数据开发平台的使用,手机移动定位技术和手机物流移动服务终端产品使用较少。

政策导向

基于对现代供应链的正确分析与认识,财政部办公厅与商务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开展年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通知》提出:按照“市场主导、政策引导、聚焦链条、协同推进”原则,以城市为载体,聚焦民生消费行业领域,开展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通知要求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引导辐射作用,供应链服务商的一体化管理作用,加快推动供应链各主体各环节设施设备衔接、数据交互顺畅、资源协同共享,促进资源要素跨区域流动和合理配置,整合供应链、发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发展大市场、大物流、大流通,实现供应链提质增效降本。通知强调要围绕供应链组织形态推进供应链体系的标准化、智能化、协同化和绿色化,推动供应链体系的标准统一、物流规范、采购协同、信息互通、平台共享。

《通知》要求:加强信息化建设,发展智慧供应链。一是规范信息数据和接口。加快推广基于全球统一编码标识(GS1)的商品条码体系,推动托盘条码与商品条码、箱码、物流单元代码关联衔接,实现商品和集装单元的源头信息绑定,并沿供应链顺畅流转。二是提升智能化水平。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供应链融合,发展具有供应链协同效应的公共型平台,支持上下游用户的生产、采购、仓储、运输、销售等管理系统相对接,平台与平台之间相对接,实现相关方单元化的信息数据正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横向可对比,发挥供应链对优化生产、加快周转、精准销售、品质控制、决策管理等作用。

作者/风(zhanghui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1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