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物流设备 >> 物流设备前景 >> 一手调研光纤光缆行业交流纪要
首席观点
摘要:
集采价格有望回升,但回升幅度尚不确定。集采使得单笔订单变大,门槛变高,中小厂商失去竞争力,报价时更注意权衡;此外,大厂商不缺订单,集采价格过低不利于吸引厂商。
产能情况:全国预制棒产能完全放开估计有2万吨,将供大于求,重点在提高良率。其中,长飞大概是吨。亨通大概是吨,富通是吨,烽火大概是吨,中天大概是吨,海南康宁大概是吨;整个全国市场,光纤产能大概是6亿芯公里,光缆的产能大概是5亿多芯公里。
短期内,光纤光缆需求不会有大幅下降。国内市场,有线传输仍然是主要传输方式,有铜缆淘汰,旧缆替换,以及补拉新缆的机会。此外,还有大型数据光缆支撑的大型数据中心的需求以及一些新兴市场的需求。国际市场,北美欧洲需求强烈。
大部分头部厂商销量和利润率呈现两位数增长,其中海外市场和新兴产品,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今年上半年大部分厂家,通过发展其他业务实现利润率的提高,包括海缆项目,光缆周边行业(光配件或新兴光设备等)。一些厂家布局预制棒上游,进一步降低原材料成本。
国内头部厂商积极布局海外市场,谋求更高利润。海外市场的利润率相对来讲比国内运营商市场要好,付款及时,竞争较小,有政策补贴。目前,国外对中国的厂商认可度高,尤其是欧美市场需求很大,有很好发展机会。头部厂商基本上在国外都有自己相应的基地或者分公司,出口营收比重每年上涨。
大宗商品涨价对成本有影响,但反应到光纤光缆价格上需要一段时间。将通过多次招投标,慢慢的修正自己的市场价格,不会出现价格突然上涨的情况。
问答:
Q: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的现状及三者的关系。
A:预制棒。目前,国内做预制棒的厂家有10多家,头部的几家像长飞、亨通、富通、烽火、中天等规模相对较大,法尔胜、海南康宁,中利等规模小一些,量也并不大。有一些厂商它的良率不高,条件不成熟,可能会选择外购预制棒进行生产。在过去,中国缺乏预制棒的核心技术。厂商要么合作,要么直接进口。比如长飞,和飞利浦,德拉克以及普睿司曼都有过合作,前几年和日本信越建立合作关系。目前,长飞是全球唯一一家掌握三大主流光纤预制棒工艺的企业。
光纤。现有的有几个亿销售额的光缆厂基本都具备生产光纤的能力,我们叫做拉丝。利用拉丝塔把光棒生产为光纤。生产完光纤后,通过一系列操作,包括加入油膏,填充绳等,生成光缆。市面上很少有卖光纤的,一般是厂家卖给厂家,比如长飞卖给其他的小一点的公司和工厂,他们制成光缆之后再卖给运营商等客户。
光缆。光缆品类很多,如电力方面的光缆或是海缆,运营商的普通光缆,以及一些特殊的带状光缆,或者特种光缆,包括近期光纤到户用到蝶形引入光缆,我们也叫皮线光缆。光缆厂家的客户主要是运营商。如用量第一的中国移动,需求几乎占据中国一大半光缆需求,甚至在全球它的份额也是最大的。其他运营商包括电信,中国联通。其他对光缆有需求的行业如广电、高速公路、电力,以及铁路、煤矿军区、石油石化行业,再加上大的数据公司。还有一部分小量的民用市场,如房地产开发商等。
在这三个环节中,预制棒的利润是最高的。但近几年预制棒和光纤的价格都下降了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成本压缩,加上技术提升,国内已经达到了成熟度,国内自己提供自己生产,有很多材料没有通过纯进口的方式,把成本给降下来了。
Q:如何评价此次集采价格,是否在预期内?复盘过去集采价格,运营商定价逻辑?未来集采价格是否会企稳回升,预判幅度会多少?各家报价情况,他们报价策略是基于怎样的考量?
A:中国移动的订单,目前存在挑单的现象,或者是供货不那么迅速。一方面是利润过低,厂商不愿意接。另外厂商不缺订单。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有利润的单正在做。在目前的增速下,交货期比较紧,中国移动的过程任务很难及时完成,存在滞后的情况。
其中价格是一个主要因素。国家也一直在提倡,不要用最低价去中标,一方面可能质量无法保证,另一方面就是厂家利润全部都给压缩掉了。现在通过集采这些方式,淘汰了一部分小规模的厂家。首先招投标时候,对资金和能力有要求,留下来都是一些大厂。这些大厂,运营商同样会给到一个合理的价格,厂商就知道招标他的限价,最高不能超过哪一个价格。从目前供货的情况来看,今年的价格相比去年前年会有一个上升的空间。因为目前,由于份额很大,小厂不会像之前一样为了有业绩,或让自己的报表好看,去低价尝试一下。大家去报价的时候会去做一个权衡,不会像以前一样为了订单,牺牲自己的那么大的利益。目前不能确定价格会上升到什么程度,但是上涨的空间肯定是有的。
目前中国移动订单量提升了百分之十几,另外结合现状,包括海外市场以及其他市场的订单,现在如果接到这么大的订单的话,可能除了自己的工厂,包括自己的分公司之外,还需要友商的协助。尽管长飞,亨通,烽火,都在国内有很多布局,在许多省份有自己的子公司,但是要完成这些订单还是需要通过外协的方式来生产。我们看到有的报表上面提示会有一些外购。这一部分有一些是因为分公司没有合并到上市公司的报表中,交易会在报表上有一个价格的体现。
Q:中小厂商产能出清的情况,具体的中小厂商退出情况。以及现在龙头厂商利用率及盈利的状况,各家厂商是否有收到政府补贴?
A:补贴的话,任何一个厂其实政府都会有补贴,有高新的补贴,出口的补贴等,包括针对于某个项目的补贴,一带一路的补贴等。这些补贴在财报上均有显示。
中小厂商现在的格局。在江浙这一带,包括江苏、浙江、广东、湖南、安徽,好多地方都有小的光缆厂,一年营收几千万,个把亿左右。在以前由于移动运营商没有集采,各个省公司自己招标,甚至可能每个县都自己招投标,这些厂家它只要做几个地方就能够维持它的日常的运转,甚至还有盈利。但是现在慢慢的集中化,移动,电信,联通都是往集团去走,订单很大,很多小厂没有这么多资源来投入,自己规模确实小,竞争不过大厂。此外原材料方面,由于订单小,和原材料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也不足。慢慢的,这些小厂商只能淘汰掉。但在深圳的一些小光缆厂,只生产小众化的,如皮线光缆这类民用市场多一些的光缆,还有一部分利润空间。但这一部分消耗的光纤很少,基本上我们不会把这一块纳入到我们的一个大的量级。一般来讲,普通工厂淘汰的多。但一些有一定实力的光缆厂,接不到订单后,可以去跟头部厂商协商合作,代工,谋求发展,虽然利润会更低。
关于头部几家产能的情况。光缆的产能,如果在集中在7、8、9这几个月的话,还是会有一个交货延迟的情况。但是可能到了冬天,传统的淡季,问题会不大。因为冬天的话,像西北东北都不施工,基本就能够应付得过来。
整个预制棒的产能如果是全部释放开,是供大于求的。但据所了解到的,有很多我们能看到的数据,可能并不一定是真实准确的,可能并不一定实际能有达到这个数量的预制棒的产能。大概统计了一下,在全国的话,预制棒产能差不多有2万吨,实际的话是远远没有达到的。
Q:价格不变情况,原材料上涨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A:原材料上涨会是一个趋势。通货膨胀,所有的涨价会带动很多方面的连锁反应。光缆里面油膏,PE护套料等,和石油相关。包括气体,着色料以及海外的物流成本,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但是之前与移动运营商的订单需要执行,且这类订单跟电缆不一样。电缆在普通运营商中,约定可以在其他原材料上涨达到一定程度时报价有一定的上浮。但光缆订单的报价是固定的。因此,几大厂家只能通过提高良率,节约控制成本来提高自己的利润率。
几大厂家的盈利情况。今年基本上来讲的话,上市公司除了通鼎,中利几家,其他的销售和盈利都是上升的。相对于之前来讲,基本上都呈现两位数的增长。一个原因是其他市场,因为运营商市场的价格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很低,带动不了多少利润,只能带动销售额增长。主要是一些新兴的海外市场,包括一些其他的新兴产品,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增幅。
今年的上半年我们能够看到的这些厂家,基本上都不是说通过中国移动这些大单带来利润上升的,而是通过发展很多其他的业务来提高利润率。像长飞,新建的电力专用电缆的产能,以及跟宝盛合作的海底方案项目,成为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包括亨通也是获得了一些海缆的订单。此外,这几个厂家也涉足了一些光缆周边的行业,比如光配件或者新兴光设备。有一些厂家,像烽火、长飞,会往上游去拓展,已经在预制棒上游有所投资,给预制棒生产提供原材料,进一步降低原材料成本。
包括海外市场。海外市场的利润率相对来讲比国内运营商市场要好。以前一般占比很少,现在也逐步重视起来。现在长飞估计能够占到30%,去年是20%左右。欧美市场,长飞以前是通过华为配套进入,现在因为华为被限制,可能会通过一些代理商的渠道,或者通过他的股东普睿司曼进入。在东南亚一些国家,通过一带一路的方式。
Q:头部厂商各家产能(光纤、光缆、光棒),未来扩产情况?多少外购多少自产?
A:我现在说的数据是结合实际情况,比如行业会议的交流情况,厂商订单以及自用外购情况等等,再结合所对外公布的数据得出的,可能会跟公布的数据有差距。预制棒产能。长飞在预制棒中是第一名,大概是吨左右。亨通大概是吨,富通是吨,烽火是吨,中天是吨,海南康宁大概是吨。其他厂商产能相对较少,几百左右。
未来扩产情况。如果没有这么大需求,扩产太大,可能导致恶性竞争。融资时,很多上市公司规划将资金用于预制棒扩产,因为现在预制棒行情非常好。但实际花费和预算可能会有差异。按目前来讲的话,预制棒是足够的,重点应该是是良率。如果通过自主研发或者设备工艺更新,良率提高了,产出就会更大。同时也慢慢淘汰一部分老旧设备。
光纤的产能没有那么紧缺。从光棒到光纤的流转的环节当中,按正常来讲是大概是1:3的转换。算下来的话,长飞大概能产出万芯公里,除自用还可以有一部分可以出售。除中天外,亨通、富通等几家头部厂商,光纤都是有外售的。小厂家会买一些光棒,自己来拉丝。
相对来讲缆的产能是最少的。因为缆的产能一定是小于光纤的产能,光纤一定是小于预制棒的产能。同时,光纤的产能不会全部用于生产光缆。据估算,整个全国市场,光纤产能大概是6亿芯公里,光缆的产能大概是5亿多芯公里。一些特殊的,如OPGW或者ADSS,以及海底光缆,会占用一些这部分产能。这部分相对来讲量级会比较小,虽然它的单价金额比较高。
Q:16-18年中移动固网建设带动需求。目前有哪些增量需求?有说法是国内就修修补补,没有很大增量,是否主要来自海外,具体来自哪些地区,国内厂商海外拓展情况,出口量价情况?未来可能有哪些显著的增量需求(自动驾驶等应用流量激增?)?出海产品价格和盈利差异?海缆和风电复合缆的需求和格局情况?
A:其实16-18年并不只是单纯的中国移动拉到需求。当时,工信部出台了信息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的行动方案,提出投1.2万个亿,用于这三年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这三年的信息技术建设不仅仅是包括中国移动,它有全国下一代的广播电视骨干网工程,包括广电的省内干线网络工程,甚至把所有的目标全部分解开来,包括说那三年就是海缆的宽带容量大幅度增加,海外网络节点达到个。包括它的骨干网,城域网,固定宽带接入网,移动宽带接入网,包括国际通信网,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中国电信的ChinaNet扩容工程,还有CN2的扩容工程,省级传输的扩容工程。所有的这些把需求拉动起来。
光缆不是日常消费品,二三十年内不会坏,只是我们对宽带需求越来越大,对带宽的要求提高了。目前,无线传输尚未成熟,主要还是依靠有线传输,这就要依靠光缆。首先,光缆以前只有一部分,需要把铜缆淘汰掉,包括96芯光缆的替换。此外,城域网之间的空白可能需要新拉线。因为中国确实太大了,哪怕是随便一条线的修修补补都是大工程。国内需求还包括骨干网,用大型数据光缆支撑的新的大型数据中心。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市场,以及物联网,对光缆的需求还是很大的。国际市场,除了日本韩国需求相对较少,在北美欧洲需求都很强烈。需求慢慢的会有一个峰值的出现,趋于平缓或是然后慢慢下滑。但在短期之内,不会有大幅下降。
海外市场的话,头部厂商基本上在国外都有自己的这种相应的基地或者分公司。像长飞最近有一个巴西的大订单,再加上菲律宾的这样的一些大的订单。进入国外市场一般有几个方式:之前是通过华为拿下订单,长飞或者亨通供货给华为。另外一种就是当地的代理商合作。还有一种是直接跟当地的运营商合作。或者直接通过一带一路,由中国政府这边对接出去。相对来讲,国内厂商都有一定品牌知名度,他们也比较认可。
海外市场对于我们国内的厂家来说,有一个好的方面在于的付款相对比较及时,甚至有一些可以预付一部分款,回款快。另一点,在一些省市还有出口退税等等政策。另外,竞争可能相对来讲没那么激烈。国内一个小小的标,可能有几十家厂商在竞争。在国外,一次合作后对工厂公司的实力都有了解以后,还能一直持续合作。不光是光缆的这方面,还能带动其他相关产品,相对来讲盈利点就会更高。现在国内订单回款较慢,付款相对及时的移动运营商价格又特别低,而利润相对较高的铁路行业或者电力行业的项目,基本上就只有几家比较专业比较大的厂家才能抢到。所以出口这一方面,每年比重基本上都在上涨。长飞去年海外营收占比大概是25%,目前已经达到30%多。六七月份的时候,长飞内部开会,海外市场已经完成了全年的整体的任务。全球来看,长飞、亨通、富通都已经达到了10%左右的市场份额了。
一带一路沿线的新兴经济体政策环境不太稳定,有一些风险在,包括汇率的波动,相对不太可控。相对来讲的话,去年大概是20多个亿的收入,19年有16个亿。
Q:对于海外的一个未来的营收占比有没有一个预期或者是目标?
A:预期的话,每年都会对这些销售各个区域会订单的任务,一般是在去年的基础上,考虑目前在跟的项目,按照各个区域市场报上来的数据,定出目标。比如长飞去年达到25%了,今年目标定为30%,这是可行的,并且已经完成了。
目前长飞在东南亚、非洲、南美都已经完成了布局,在大概40多个国家设立了分公司和基地。其中,秘鲁的项目广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223.html